肝頂部低密度結節是一種在CT檢查中發現的肝內密度與正常肝臟不同、性質不明的腫物,可能是肝血管瘤、肝囊腫、肝癌等,建議及時就醫進行治療。
1、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臨床上以海綿狀血管瘤最多見,病人多無明顯不適癥狀,常在B超檢查或在腹部手術中發現。CT平掃檢查表現為肝實質內境界清楚的圓形或類圓形低密度病灶,少數可為不規則形。如果肝血管瘤發生在肝頂部,CT平掃檢查會表現為肝頂部低密度結節,一般建議手術治療。
2、肝囊腫:
是較常見的肝臟良性疾病,多為先天性原因所導致,由胚胎時期膽管發育異常造成。囊腫增大后,可出現肝大、右上腹不適、腹脹、腹部鈍痛及腹部包塊。如果包塊出現在肝頂部,在包塊的影響下進行CT平掃檢查時可出現肝頂部低密度結節的情況,一般建議手術治療。
3、肝癌:
肝癌即肝臟惡性腫瘤,臨床上可分為原發性肝癌和繼發性肝癌兩大類。肝癌的CT平掃影像表現為低密度影,密度變化與病灶的分化程度大小、肝臟基礎病變有關。分化好的易呈等密度,腫瘤大者已易壞死而呈低密度影。如果肝癌發生在肝頂部,CT平掃檢查會表現為肝頂部低密度結節,一般建議手術治療,術后可通過使用順鉑、卡鉑、紫杉醇等藥物進行化療。
除了上述原因外,還可能有其他原因,如外傷等,建議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完善檢查明確病因后,在醫生的指導下給予針對性處理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