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疫苗是預防狂犬病的有效手段,但接種后若再次被咬傷,是否需要重新接種取決于多種因素。
考慮時間間隔,若在完成全程免疫后的6個月內再次被咬,且皮膚未破或未出血,一般不需再接種疫苗,因此時抗體水平仍高。然而,若皮膚被咬破或出血,尤其是頭面部或手部,可能需加強免疫或重新接種。6至12個月內被咬,則建議在第0天和第3天各接種1劑疫苗以加強免疫。1至3年內被咬,應于第0、3、7天各接種1劑;而3年后被咬,則需重新按免疫程序接種。
傷口處理至關重要,無論是否需要再次接種,被咬后都應立即用肥皂水沖洗傷口至少15分鐘,并用碘伏消毒。這一步驟能有效減少細菌數量,預防感染。
根據咬傷情況,醫生可能會推薦其他治療措施,如清創消毒、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使用抗生素等。這些都是為了進一步降低感染風險,促進傷口愈合。
接種狂犬疫苗后,雖然安全性高,但仍可能出現注射部位疼痛、紅腫或全身性反應如發熱、乏力等輕微副作用。極少數人可能出現過敏反應或神經系統反應,此時應立即就醫。
總之,狂犬疫苗后又被咬傷的處理需綜合考慮時間間隔、咬傷程度及個體反應。任何情況下,及時就醫并遵循醫生建議都是最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