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滲性缺水,即水和鈉成比例地喪失,導致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基本保持不變,是一種常見的水電解質紊亂。其臨床表現多樣,主要包括口渴、尿少、疲乏、惡心、眼窩凹陷、皮膚干燥彈性差以及血壓下降等癥狀。
細胞外液量減少會刺激口渴中樞,產生明顯的口渴感覺。同時,腎臟因血流量減少而降低腎小球濾過率,導致尿量顯著減少。
由于身體代謝紊亂,能量供應不足,患者會出現明顯的乏力癥狀,影響日常活動。
胃腸道癥狀如惡心、嘔吐,這是由于胃腸道黏膜缺血和功能紊亂所導致的。
組織間液的減少會導致眼部周圍組織失去支撐,表現為眼窩凹陷。同時,皮膚因缺水而變得干燥,彈性下降,甚至可能出現皮膚皸裂。
血容量不足會影響心血管系統功能,進而導致血壓降低,嚴重時可能引發休克。
在治療等滲性缺水時,常用的藥物包括口服補液鹽散,它含有適當比例的電解質,能有效糾正體液失衡。若癥狀嚴重,可能需要靜脈輸注生理鹽水或平衡鹽溶液來迅速補充血容量。此外,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醫生還可能會使用呋塞米片、氫氯噻嗪片等利尿藥物來增加尿量,從而幫助身體更快地恢復水分平衡。
等滲性缺水的及時治療至關重要,患者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立即就醫,并根據醫囑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