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肘關節脫位,常見于5歲以下的兒童,是由于肘部受到外力牽拉或過度伸展導致的關節錯位。其主要表現為肘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以及典型的肘后三角關系改變。
1、肘部疼痛與腫脹:脫位后,患兒會立即感到肘部劇烈疼痛,并很快出現腫脹,這是由于關節囊和周圍軟組織受損所致。
2、活動受限:由于疼痛和關節結構異常,患兒的肘關節活動范圍會明顯受限,特別是伸展和旋轉動作。
3、肘后三角關系改變:正常情況下,肘關節屈曲90°時,肱骨內外上髁和尺骨鷹嘴三點構成等腰三角形,即肘后三角。肘關節脫位時,這個等腰關系會被破壞。
在確認肘關節脫位后,應盡快就醫進行復位。常用的復位方法有手法復位,如Meyn氏法或牽拉法。復位后,需用石膏或夾板固定肘關節以減少活動,促進恢復。
藥物治療方面,可給予患兒適量的鎮痛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以緩解疼痛;使用消炎藥如阿莫西林、頭孢菌素等預防或控制感染;在康復階段,可適當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如碳酸鈣、維生素D3等,以促進骨骼愈合。
小兒肘關節脫位是一種緊急情況,需要及時、專業的處理。家長在發現孩子肘部受傷后,應盡快送醫,避免自行處理以免造成二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