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跳蚤叮咬后,皮膚常常會出現起水泡的現象,這主要是由蟲咬性皮炎、局部濕疹以及繼發感染等多種因素導致的。
蟲咬性皮炎是常見的原因。跳蚤在叮咬時會注入唾液,其中含有的物質可能引起人體皮膚的過敏反應,導致局部出現紅斑,甚至紫癜,并伴有瘙癢或疼痛感。
叮咬刺激和跳蚤唾液分泌物還可能誘發局部濕疹,進一步加劇皮膚的炎癥反應,形成水泡。
跳蚤叮咬造成的皮膚破損還可能繼發細菌感染,局部炎性反應也會導致水泡的產生。
針對這些癥狀,患者可以在醫生建議下采用外用藥物治療,如氫化可的松軟膏、地塞米松軟膏等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以減輕炎癥反應。若繼發細菌感染,則可考慮使用紅霉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等抗生素類藥物。同時,口服抗組胺藥物如馬來酸氯苯那敏片、西替利嗪膠囊等,可幫助緩解瘙癢癥狀。
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保持叮咬部位的清潔衛生,避免搔抓以防感染擴散。若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全身癥狀,應立即就醫,以便專業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