撳針的副作用就是在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感染,建議及時對針頭消毒。在夏季治療時,容易造成局部的發炎,建議在夏季要特殊注意,留針的時間應相對縮短,患者一定要在正規的醫院進行撳針的治療。
撳針是一種形似圖釘狀的針,針柄扁平狀,一般多用于皮內針或耳針,是中醫的輔助治療法,對穴位起到了持續而穩定的刺激,刺激穴位能夠促進氣血在經絡中的運行,起到去病的作用,是針對慢性、頑固性的疾病給予持續治療,即痛以久留,靜以久留,久留針給予持續的鎮痛作用,應用起來比較廣泛,如各種各樣的疼痛,以及起到了行氣活血、疏通經絡的功用。建議去正規的醫院根據病理需要,由醫師辨證,埋針于相應的器官,才可以達到療效。
撳針作為一種侵入性療法,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容易出現感染。因此施治部位以及撳針針頭均要消毒,一旦出現有感染的跡象,要立馬終止此項治療。嚴重者還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其次,治療部位必須避開皮膚有破損、皮疹等有皮膚問題處。還有撳針埋于皮下之后,需要醫師或患者本身定期進行按壓刺激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此外,夏季的留針時間應相應縮短,因為夏季天氣炎熱,更容易發生局部發炎,取針后的大約24小時內都不建議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