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具有溫經散寒、扶陽固脫的作用。提升陽氣艾灸可以灸神闕、關元、氣海、大椎、涌泉等部位。
1、神闕:
在臍區臍中央,神闕穴處于人體中焦的位置,具有溫陽救逆、利水固脫的作用。艾灸神闕穴對于脾陽補益有較好作用,對于受寒引起的腹瀉,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2、關元:
在下腹部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上,具有培補元氣、培元固本的作用。關元穴是養生要穴,屬于任脈,是貯藏元氣的地方,艾灸關元穴能夠提升陽氣,對于小便不利,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3、氣海:
在下腹部臍中下1.5寸,位于前正中線上,具有益氣助陽、調經固精的作用。艾灸氣海穴能夠改善氣虛體弱、補充陽氣。
4、大椎:
位于人體的督脈上,也就是在人體后背正中線上,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緣,低頭可以看到頸后部有一個骨頭明顯突起,也就是第七頸椎的棘突下緣,艾灸大椎穴可以增強體內陽氣,增強抵抗力。
5、涌泉:
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的地方,屬于足少陰腎經的穴位,能夠滋陰益腎、平肝熄風、醒腦開竅,也能夠補充陽氣。
艾灸以上穴位都可起到提升陽氣、保健的作用。艾灸建議在專業中醫醫師指導下進行,以免出現其他意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