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是普外科常見的急腹癥,指的是腸腔內由于多種原因發生阻塞導致腸腔的食物、氣體等無法正常通過腸腔,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腹痛為陣發性疼痛,有時可以引起惡心、嘔吐。
由于腸道在人體的循環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發生腸梗阻后,除了相應的腸管會出現病變,也會引起一些全身性的改變,可以簡單理解為全身的脫水,嚴重的會出現休克、呼吸循環系統的改變,甚至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
對于發病期的腸梗阻患者,是需要禁飲食的,有時可能需要胃腸減壓,因此發病期的腸梗阻的患者是不能吃東西。而對于已經恢復排氣、排便且沒有腹痛、腹脹等情況的患者來說,是可以先進食一些流質飲食。如果進食流食沒有明顯的異常不適感覺,慢慢的可以改為進食一些半流質飲食,如果進食后沒有明顯異常,再逐漸恢復成普通飲食。所以說,腸梗阻幾天能吃東西,是沒有明確的時間,需要等腸梗阻癥狀消除以后才能夠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