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調和陰陽的意思是指通過調理的方式使體內的陰陽保持平衡。
陰陽是中醫專業術語,中醫強調人體整體性,然后將整體分為對立統一的兩個屬性,也就是所謂的陰陽,其中動態的、熱性的即為陽,靜態的、寒冷的即為陰。陰陽之間是對立統一的,只有保持這種平衡,人體才會處于健康狀態。若是陽盛,陰便會減少,此時患者可出現面紅身熱,神煩氣粗,聲大多言,口渴飲冷,尿赤便干等癥狀;若是陰盛,陽便會減少,此時患者可出現精神萎靡,身倦肢冷,氣短懶言,口不渴等癥狀;若是陰虛,陽便會增加,患者可表現為低熱顴紅,手足心熱,盜汗,口燥咽干等癥狀;若是陽虛,陰便會增加,患者可表現為畏寒肢冷,疲倦乏力,自汗,小便清長,大便溏薄等癥狀。
所以,只有陰陽平衡人體才會處于健康狀態,此時患者需要及時就醫,可通過刮痧、拔罐、針刺、艾灸等方式調理體內的陰陽,使其保持平衡,此便是中醫調和陰陽的意思。建議患者出現身體不適后,及時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