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腹瀉一般指腹瀉,腹瀉的癥狀有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呈水樣便等。
腹瀉是指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發生變化,可引起腹瀉的原因可分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感染性病因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引起,非感染因素則包括飲食因素、藥物因素、氣候因素、疾病因素。患者出現腹瀉后可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急性腹瀉每天排便數次甚至為數十次;糞質稀薄或呈水樣便,便中亦可帶黏液、膿血;肛門墜脹、便意頻繁、排便不盡感等。部分患者可伴有發熱、消瘦、腹痛等。
建議出現腹瀉的患者積極就診治療,切勿拖延時間,以免導致脫水、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等危害。腹瀉患者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感染因素導致的,可應用阿莫西林、氟康唑、利巴韋林等藥物進行治療;同時患者還要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和營養失衡,酌情補充液體,補充維生素、氨基酸、脂肪乳劑等營養物質;嚴重營養不良者,可進行腸內或腸外營養支持治療。建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衛生,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同時做好腹部保暖,也要遵醫囑監測病情,發現異常者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