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后位可能是先天因素、分娩損傷、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粘連等原因引起,應及時就醫治療。
1、先天因素:
部分女性屬于先天的子宮后傾,一般不會影響到正常的性生活和月經來潮,同時可以正常受孕。屬于正常現象,不屬于特殊干預。
2、分娩損傷:
如果生產次數過多,會導致子宮韌帶松弛,使子宮發生移位。建議繼續進行盆底肌訓練,可以進行提肛運動,緩解分娩損傷。
3、盆腔炎:
一般由機體免疫功能的降低等原因引起,由于炎癥的刺激,導致盆腔組織充血水腫,出現局部的彈性下降,從而會把子宮拉到后屈后傾的位置。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千金止帶丸、婦科千金片、婦炎康片等藥物治療。
4、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腔與子宮肌層以外形成,異位內膜組織侵犯子宮后壁,與周圍組織發生粘連,導致子宮后位。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地屈孕酮片、醋酸甲地孕酮片、黃體酮軟膠囊等藥物治療。
5、盆腔粘連:
由細菌感染或外傷等因素引起,盆腔炎的情況和組織之間發生了異常連接,使子宮受到向后的牽扯,而偏離其正常的前傾前屈位,導致子宮后位。可以在醫生的操作下進行盆腔粘連松解術等方式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多休息,調整自己的睡姿,多采用側臥位的睡姿,多吃富含維生素比較豐富的食物,比如獼猴桃、香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