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度在臨床中是指37.8℃,兒童發熱37.8℃無其他癥狀考慮是環境悶熱、飲水過少、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皰疹性咽峽炎的原因,可以通過一般治療、藥物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兒童身體出現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
1、環境悶熱:
兒童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不完善,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如果環境悶熱,便會使兒童的體溫出現一定程度的上升,引起發熱37.8℃的癥狀,兒童應及時脫離悶熱的環境,可以使用空調降低室內的溫度,能夠幫助體溫降低。
2、飲水過少:
如果兒童體內嚴重缺水,便會導致代謝障礙,影響體溫的調節功能,導致發熱的癥狀。兒童應加強飲水,多喝水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機體代謝,促進汗液排出,對降低體溫有一定作用。喝水的時候盡量喝溫開水,不可以喝涼水,以免對胃部造成刺激。
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通常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毒會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出現炎癥,在發病初期,一般會出現體溫升高的癥狀,但是通常沒有其他明顯的臨床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出現咽喉疼痛、咳痰等癥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鹽酸氨溴索口服溶液、連花清瘟顆粒、板藍根顆粒等藥物進行治療,能夠使癥狀得到改善,可以用溫水將藥物溶解后服用。
4、扁桃體炎:
扁桃體炎通常是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引起的,患者的扁桃體黏膜會充血、糜爛、水腫,引起咽喉疼痛,在患病初期,咽喉疼痛的癥狀并不明顯,通常會使體溫升高,隨著病情的進展,可伴隨咽喉疼痛的癥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藍芩口服液、清喉利咽顆粒等藥物進行治療,能夠起到消炎的作用。用藥期間應避免吃辣椒,以免降低藥物的藥效。
5、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通常是由于腸道病毒感染的,引起體內感染病原體后,身體中的致熱源會增多,刺激體溫調節中樞,引起體溫調節點上移,導致發熱的癥狀。兒童在患病初期主要的癥狀是發熱,隨著疾病的進展,還會出現咽部疼痛的癥狀,有時咽部疼痛和發熱的癥狀會同時出現。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利巴韋林顆粒、對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懸液等藥物進行治療,服用藥物期間應避免吃寒涼的食物,以免影響機體對藥物的吸收。
兒童在患病期間應根據天氣情況及時添加衣物,避免身體受涼,還應及時補充水分,避免出現水電解質紊亂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