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堿磷酶一般是指骨源性堿性磷酸酶。
骨源性堿性磷酸酶是成骨細胞的表型標志物之一,它可直接反映成骨細胞的活性或功能狀況,是近年來主要用于小兒佝僂病早期診斷和亞臨床鑒別的特異性參考指標,也是用于評價人體骨礦化障礙的最佳指標。正常參考值是,小于或等于200單位/L。如果骨堿性磷酸酶超過250單位/L,就需要積極的預防了,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3。如果骨堿性磷酸酶超過300單位/L,就需要進行治療,大量的補充維生素D3。
骨源性堿性磷酸酶偏高的常見原因,主要包括青春期骨骼生長旺盛、佝僂病等情況。具體需要到骨科門診就診,由骨科醫生協助患者完成診斷和進一步治療。青春期骨骺尚未完全閉合,人體骨骼生長通常比較旺盛,骨源性堿性磷酸酶水平會較高,屬于正常現象,不需要特殊處理,可適當加強營養,進行體育運動,如跑步、跳繩、打籃球等,促進骨骼發育。
佝僂病與飲食中缺乏維生素D、鈣、磷,以及日光照射不足、腎功能不全、消化吸收障礙等因素有關,容易造成骨源性堿性磷酸酶偏高,血鈣可正常或者偏低,血磷濃度偏低,這種情況會影響發育,可導致膝關節畸形。確診后要及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比如口服維D鈣咀嚼片,并避免下肢過度負重,防止關節畸形。如果已經出現膝關節畸形,要及時使用定制支具,固定矯正畸形,嚴重者則需要考慮手術截骨矯正畸形。日常生活中多曬太陽,保持飲食中瓜、果、蔬菜、肉類均衡搭配,可以預防佝僂病,防止骨源性堿性磷酸酶偏高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