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的檢查指標主要包括骨密度測定、血鈣測定、磷測定、甲狀旁腺激素測定及骨轉換標志物測定等。這些指標對于評估骨骼健康狀況、診斷骨質疏松以及監測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1、骨密度測定:骨密度測定是診斷骨質疏松的重要依據,通過X線吸收測量法、超聲檢測或定量CT等方式,能夠準確反映骨骼的礦物質含量,從而判斷骨質的強弱。
2、血鈣測定:血鈣測定則有助于了解體內鈣離子的水平,因為鈣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其濃度的變化直接影響著骨骼的健康。
3、磷測定:磷測定同樣不可忽視,磷與鈣共同維持著骨骼的穩定性,磷代謝的異常也會導致骨質疏松的發生。
4、甲狀旁腺激素:甲狀旁腺激素測定對于骨質疏松的鑒別診斷尤為重要,因為甲狀旁腺激素直接參與鈣磷代謝的調節,其分泌異常可能引發繼發性骨質疏松。
5、骨轉移標志物測定:骨轉換標志物測定則能夠反映骨骼的新陳代謝狀態,包括骨形成標志物如堿性磷酸酶、骨鈣素等,以及骨吸收標志物如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等,它們的水平變化可以提示骨質疏松的發展階段和治療效果。
在治療骨質疏松時,常用的藥物包括鈣劑如碳酸鈣、磷酸鈣等,以促進骨骼礦化;維生素D制劑如膽鈣化醇、骨化三醇等,以增強腸道對鈣的吸收;以及雙膦酸鹽、降鈣素等抑制骨吸收的藥物。這些藥物的應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結合上述檢查指標進行個體化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