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章主任醫師
上海中山醫院超聲診斷科
擅長領域:心臟、周圍血管及肝癌等方面的超聲診斷?
執業經歷: 徐智章(已退休),男,主任醫師,教授,生于1932年7月4日,江蘇昆山巴城鎮人。1945年至1947年在昆山縣立中學初二至初三學習,之后考入江蘇省立蘇州中學高中部學習。1955年在上海第一醫學院醫學系本科畢業。畢業后進入上海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1955年為中山醫院住院醫師,1960年為主治醫師,1978年任主任、講師,1980年任副教授,1986年晉升正教授。自1958年開始從事醫學超聲研究以來。曾任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學會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超聲醫學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聲學學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亞洲超聲醫學生物學聯合會常務理事、上海市醫學會超聲診斷學會主任委員等職。現任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學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市聲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醫學影像技術上海研究所所長。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心臟、周圍血管及肝癌等方面的超聲診斷研究,他主編《腹部疾病超聲診斷》1991年由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出版;《肝臟灶性病變超聲診斷學》1992年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他從1961年起先后參編了《超聲診斷學》、《小兒心臟病學》、《實用心臟病學》、《血管外科學》、《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計劃生育分冊、診斷學分冊、生物醫學工程學分冊》、《臨床胃腸病學》、《泌尿外科診斷學》、《原發性肝癌的研究與進展》、《腹部疾病超聲診斷》、《影像診斷學》、《醫學未來學》等二十部著作。他還發表論文近五十篇。國際交往中曾發表或宣讀論文十多篇。如1980年6月赴日本京都參加日本超音波醫學會第36回研究發表會,大會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超聲診斷現況》,書面交流《方向性多普勒流速儀在血管移植中的臨床應用》;1983年6月赴日本東京參加第三次超診斷乳房國際會議,大會宣讀論文《實時B超及多普勒超聲診斷乳房腫瘤》。1960年合作研制成國內第一臺手動接觸式B型超聲儀;在1961年協作制成M型超聲心動圖儀,首先開展診斷心臟病二尖瓣狹窄癥;1962年研制成超聲多普勒血管診斷儀;1968年協作研制成電子管式心臟去顫起搏器。研究的“維生素丙與碳酸氫納二氧化碳超聲心腔造影“獲1982年衛生部科技成果二等甲級獎,1992年獲衛生部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988年獲世界超聲醫學生物學聯合會(WFUMB)及美國超聲醫學會(AINM)聯合頒發的超聲醫學先驅者獎(PioneerAward)。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為了表彰他為發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特決定從九二年十月起發給政府特殊津貼并頒布發證書。1998年10月為感謝他在醫院醫教研及管理方面的突出貢獻,上海醫科大學中山醫院特聘他為榮譽教授即終身教授;1998年12月上海醫科大學為了表彰他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突出貢獻特授予《榮譽證書》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