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朋林主任醫師
解放軍第309醫院重癥醫學科
擅長領域:?
執業經歷: 1986年畢業于第三軍醫大學(學士);1992年畢業于軍醫進修學院獲醫學碩士學位;2000年畢業于協和醫科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2000年~2002年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年9月~至今,解放軍309醫院ICU科主任。 踏實做大夫用心救病人——記急救部主任馬朋林 馬朋林:急救部主任,博士后。任中國醫師協會重癥醫師分會副會長、解放軍危重病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務。發表SCI論文4篇,國內發表論著20余篇,先后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多個獎項。 幾年前就和馬朋林相識了,感覺并不陌生。然而不久前,經過短暫的與他面對面的采訪,我才發現,在路上與人相遇總會燦爛一笑的馬朋林,工作中對人對事都不茍言笑,話語簡短犀利,態度嚴謹認真,特別是在搶救重癥病人的戰斗中,他憑借不凡的學識、執著的態度、精湛的醫術和強烈的責任心,讓一個又一個徘徊在生命邊緣的危重病人重啟生命的航程。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馬朋林出生在湖南的一個小村莊,12歲時父親去世,作為8個孩子中唯一的男孩,如果不是他頑強苦讀,現在可能還在鄉村的土地上勞作。進入醫學殿堂后,他讀碩攻博,并遠渡重洋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重癥醫學中心深造學習。多年的孜孜以求,馬朋林不僅塑造了堅強的個性,也形成了精益求精、忠誠正直的品格,在我院重癥醫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中傾注了大量心血。他把309當作事業發展的熱土,播種耕耘,使我院的重癥醫學科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目前已躋身全國重癥醫學界先進行列。如今,在國內每一個重要的重癥醫學大會上,都能聽到來自京密河畔、百望山下,略帶湖南口音,但極具影響力的聲音。歷練中,他已成為能走上重癥醫學重要國際會議講壇,僅有的幾名來自中國的重癥醫師代表之一。 “踏實做一名大夫”,當問及馬朋林的人生目標時,他的回答脫口而出。翻閱采訪記錄,一名踏踏實實的大夫的生活軌跡浮現在眼前:7時20分早查房,檢查每一位危重患者的病情變化;10時到17時處理教學、科研、醫院相關事宜以及學會事務;17時到19時晚查房,布置危重患者夜間注意事項;19時以后能回家已成馬朋林愛人的一種奢望。 除非是外出會診或講學,否則馬朋林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天天如此,沒有寒暑、節假之分。 踏實耕耘,使馬朋林具備了治病救人的真本領,也贏得了同行和患者的尊重! 4年前,一名重癥患者術后第5天出現急性呼吸、循環衰竭。由于病人年齡大、病情重,他緊急邀請王仲元、周偉、黎曉林、張向華主任及解放軍總醫院胸外科周乃康主任會診。討論至凌晨3點,盡管意見不統一,但時間就是生命,他頂著風險,連夜為患者施行緩解胸腔壓力的措施,使患者病情有所好轉。第二天,來自協和、阜外等醫院的12名專家為患者會診時,對救治方案再次產生分歧,僵持不下。連續工作20多個小時的馬朋林憑借扎實的危重病醫學理論知識,結合詳盡的臨床數據分析,提出了一套綜合治療方案,得到大多數專家認可,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每年幾十次危重患者的搶救,馬朋林都是這樣不分晝夜、一絲不茍、事必躬親。 簡短的采訪了解有限,于是在互聯網輸入“馬朋林”作為關鍵詞搜索,1000多條信息躍入眼簾,一個網民在帖中說:“馬朋林,一個令我非常敬重的醫生。他的會診是最具人性關懷的。縝密的分析、完善的治療方案、對生命的不言放棄以及強烈的責任感,令我無比信任與尊重……”。在網友的描述中,我似乎又看到了踏實做大夫、用心救病人的馬朋林!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