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必遠主任醫師
上海長海醫院血管外科
擅長領域:血管外科、外科營養支持?
執業經歷: 1930年出生。1954年畢業于南京中央大學醫學院(畢業時軍隊接管,改名第五軍醫大學)。隨即分配來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外科工作,直至退休。 國內首先報道《胃粘膜脫垂癥》手術成功病例于《中華醫學雜志,1957》。首先在西藏發現“兔熱病”并報道于《流行病學防治研究,1974》,國內醫界原公認我國無此病存在。首先研制“孟氏溶液”并報道《孟氏溶液治療上消化道出血》于《解放軍醫學雜志,1981》。首先發現新病種《肩胛舌骨肌綜合征》由本人命名并設計有效的手術治療方法,著文發表于《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1980》。其后全國各地乃至香港、日本、韓國、美國的雜志中皆有該病種的報道,一致認為是被發現的新病種,發現者,一致點明是葉氏。用本人設計的手術方法治療,無不根治,最長隨訪已達20年,無一例復發。韓國Dong-Hee Lee 2002年報道3例,認為本癥“并非少見-net uncommon condifion ”。 在經脈營養、超選擇迷走神經切斷術等先進技術的開展,是國內少數幾個先行者之一。 上世紀80年代初,通過激烈競爭的考試,考取聯合國資助的赴美考察進修(所考專業“靜脈營養”上海僅1個名額),留美近兩年。重點考察營養支持于血管外科。歸國后推行外科營養支持工作,任中華醫學會營養支持學組的常委、顧問。并牽頭與同事創建本院血管外科,為長海醫院增添一個強有力的科室。 2009年長海醫院慶祝減員60周年,選出健在的和已逝去的60名教授頒發“終身成就獎”,本人也忝列其中。 1959年西藏平叛,曾作為醫療隊員被派往西藏,歷時18個月。搶救大批傷員。深入到團、營以至連、排、班,與戰士同吃、同住、同戰斗。左背醫療包,右挎沖鋒槍,每天隨小分隊在冰天雪地和高原缺氧的環境中搜尋和打擊叛匪。戰余為藏胞作開腹腸梗阻手術和開腹胃穿孔手術,在藏區取得了很大的政治影響。為此八一制片廠專赴駐地拍攝紀錄片《山高水長》,中心人物是被我手術救活的機械性腸梗阻藏胞——樸卡老人。影片的伴唱者是馬玉濤。工作業績被載入1993年國防大學出版社發行的《名師大典》及1997年英國國際傳記中心發行的《劍橋名人大典》中。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