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佳燦主任醫師
上海長海醫院骨科
擅長領域:1.復雜四肢、近關節部骨折骨不連救治;2.復雜性骨盆髖臼骨折;3.復發性骨髓炎,骨缺損;4胸腰段骨折;5骨腫瘤及病理性骨折?
執業經歷: 醫學博士,材料學博士后,現任長海醫院創傷骨科行政副主任,黨支部副書記。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韓國仁濟大學客座教授,上海理工大學客座教授。兼任中韓生物醫學中心主任,第二軍醫大學海洋軍事醫學院戰創傷外科研究所副所長,曾獲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總后勤部十大愛軍精武標兵,總后十佳教學標兵,被樹為2015年度全國,全軍和上海市先進青年典型,榮立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多次獲得學校及醫院嘉獎。 1999年第二軍醫大學臨床醫學系本科畢業,成績優異免試直推攻讀研究生學位(碩博連讀),04年獲骨科博士學位,09年~11年間于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進行博士后研究,獲材料學博士后。先后至香港中文大學,瑞士達沃斯創傷中心,德國漢堡大學及美國佛羅里達坦帕總院創傷中心進行學術訪問及交流。 從事臨床工作17年,擅長復雜關節周圍骨折、骨不連、骨髓炎、脊柱骨折損傷的診治,成功搶救80多例多發傷復合傷危重患者,主刀完成骨科創傷手術5600余例,勝任四肢骨折、骨不連、骨髓炎手術和包括四肢毀損傷在內的絕大部分高難度手術。作為青年業務骨干,32歲破格晉升為第二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副教授,34歲任碩士生導師,同年入選“上海市衛生系統新優青培養計劃”,臨床主攻方向為創傷骨科,38歲因出色的科研及業務能力升任第二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創傷骨科副主任,黨支部副書記。 作為軍人以及黨員,政治思想素質過硬,盡心盡力為軍民服務。2008年汶川地震主動請纓前往救災第一線,被評為抗震救災先進個人,榮立三等功;2009年被評為總后十大愛軍精武標兵。2013年,作為創傷骨科骨干,受總部指派,參加總后專家赴青藏專家服務團,克服強烈的高原反應為高原軍民義診,并完成數例高原手術,相關事跡被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廣泛報道。2014年,奮戰數個晝夜成功搶救多名8.28逸仙路高架特大車禍患者,使孕婦患者胎兒轉危為安,巴士司機嚴重多發傷患者重獲新生;同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專家團赴巴基斯坦進行訪問以及學術幫帶。因各方面表現優異,相繼當選為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并作為全國,全軍青年先進典型赴全國各地講座,反響熱烈。 入選上海市衛計委新優青計劃、上海市人事局人才發展資金培養計劃、上海市白玉蘭科技人才基金、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第二軍醫大學“5511”優秀青年人才庫、長海醫院杰青培養對象、楊浦區科技創新人才,08年至今承擔本科生、研究生(住院醫生)、進修醫生、國外留學生臨床帶教工作。10年被聘為碩導和長海醫學院授課教師。本科生教學平均2人/周,目前獨立培養碩士生2名,八年制博士生3名;作為導師組成員已培養碩士生6名,博士生3名。為第二軍醫大學教學先進個人及外訓留學生教學先進個人,先后獲中華醫學會第三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一等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院校教學標兵,首屆上海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榮獲上海市育才獎。 發表研究論文100余篇,其中SCI檢索30篇,包括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Biomaterials, Cell Transplantation, ActaBiomater, Biomed Mater, Int J Nanomed, Int Orthop, J Nanomater, J Spinal Disord Tech 等材料學及骨科學國際主流雜志,影響因子5 分以上的文章8篇,總影響因子共80余分,單篇最高影響因子7.4分,總計被他因223次,單篇最高95次,另有兩篇正在修回的文章分別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影響因子10.179),Biomaterials (影響因子7.4)雜志revision。主編主譯專著11部,其中,06年《人體骨骼數字模型仿真學》獲華東地區專著評比一等獎。專利24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負責課題或計劃20項,經費1000余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重大國際合作1項、面上項目1項,中韓國際交流合作項目1 項)。第一完成人榮獲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2項,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 項。 長期以創傷骨科為特色,在嚴重復雜四肢骨折、骨不連,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損傷,嚴重復雜關節內骨折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1嚴重復雜四肢骨折骨不連救治;2嚴重創傷修復與重建相關基礎與臨床研究;3 脊髓損傷修復研究4生物植骨材料研制與臨床應用,5 3D打印技術在骨科領域的應用。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