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遠征主任醫師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腫瘤血液病科病房
擅長領域:腦血管病后遺癥、周圍神經病、外傷性截癱、延髓麻痹、脊髓空洞癥、頸椎病、肩周炎、神經衰弱、痤瘡的治療?
執業經歷: 孫遠征,男,47歲,80年畢業于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醫本科專業,86年研究生班畢業,并獲得醫學碩士學位。畢業后留校,一直從事針灸臨床醫療工作。1997年9月晉升為主任醫師。1998年9月晉升為教授。2000年9月被評為碩士生導師。2002年12月獲黑龍江省中醫藥管理局“黑龍江省著名中醫專家”稱號.2003年1月當選黑龍江針灸學會理事會理事。現任內四病房主任。2004年3月當選為黑龍江省中醫第二屆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5年1月獲黑龍江省衛生系統”廉潔行醫誠信服務標兵”稱號.自1982年至2005年曾先后在《中國針灸》、《上海中醫藥雜志》等刊物及全國針灸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國際級論文4篇,國家級論文30篇),多篇獲獎。其科研項目《原絡通經針法治療皮質下動脈硬化性白質腦病的臨床研究》獲黑龍江中醫藥管理局2003年科技進步一等獎及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從事針灸臨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長中醫藥、針灸及中西醫結合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對腦血管病后遺癥、周圍神經病、外傷性截癱、延髓麻痹、脊髓空洞癥、頸椎病、肩周炎、神經衰弱、痤瘡的治療亦均有獨到之處。取得良好的療效,受到患者好評。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提出治療中風應注重系統化與個體化相結合的治療原則,尤其對中風后抑郁的治療頗有獨到見解,其經驗曾先后被《健康報》、《中國醫藥報》、《黑龍江日報》、《黑龍江經濟報》等先后報道。提出1、中風應采取系統化、個體化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通過二十余年的臨床實踐,結合傳統及現代醫學理論探索出一整套治療中風的綜合療法。主張綜合應用中藥、西藥、針灸、康復等手段全面改善患者的意識、運動、語言及認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幫助病人早日回歸社會。提倡在應用中西醫結合系統治療的基礎上,突出中醫特色,充分發揮針灸的優勢,辯證施治。主張中風早期和超早期在對癥應用脫水劑、溶栓劑及腦保護的基礎上,應盡早開始針灸治療。針藥并用,可起到調和陰陽、通利氣血的作用,對于中風病人的早日康復具有重要意義。2.積極干預和治療中風后抑郁.中風后抑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我們發現若僅重視軀體功能的治療,而沒有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態,常會導致治療效果不佳,影響中風患者的全面康復;中風后長期的抑郁狀態亦會對軀體產生直接的病理生理作用,導致中風再發。故對中風后抑郁癥應積極干預和治療。根據“益期活血、解郁通絡”的原則,治療以調肝為主,兼顧他臟,通補兼施,身心并治,自擬中藥“中風解郁湯”,在臨床應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主張治療中風后抑郁應采取綜合療法,身心并治,并充分發揮傳統醫學的優勢,對患者進行針灸及中藥治療。與藥物治療相比針灸療法具有安全、無毒、操作簡單且經濟實用的優點,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3.應用循經遠取動法治療肩周炎.肩周炎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又稱“漏肩風”、“五十肩”。近年來,通過循經遠取動法治療肩周炎取得滿意效果。循經遠取動法是根據經脈循行與疼痛部位的關系采用遠端取穴的方法。在臨床上根據肩部疼痛的部位與經脈循行的關系分為五型:手太陽型、手陽明型、手少陽型、手太陽型及混合型。應用本法治療肩周炎,具有促進患側肢體運動和明顯的止痛、消炎效果。,取穴方便,療效顯著,起效迅速的特點,值得臨床推廣。4.背部拔罐放血治療黃褐斑黃褐斑多見于中青年女性,屬中醫“黧黑斑”范疇。由于本病有礙美觀,很多患者為此苦惱不已。本病于肝、脾、腎三臟關系密切。刺血療法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是通過祛除邪氣而達到調和氣血、平衡陰陽和恢復正氣目的的一種有效治療方法。經治療所有病例全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 詳細介紹
*以下號源由妙手醫生專業認證,僅展示近4周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