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什么是手足口癥
病情描述:
什么是手足口癥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手足口病有較強的傳染性。手足口病(HFMD)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嬰幼兒,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得了手足口建議到醫院查明原因,以便確診并對癥治療。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于腸道病毒感染,導致出現的發熱、皮疹,當然皮疹是口腔、臀部、手心和足心為特點的皰疹樣皮疹的一組綜合征,叫手足口病。這類的疾病,最常見于感染孩子,成人有感染的但比較少見。近幾年的手足口病,像常見的病毒有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EV71病毒。其中的以EV71病毒造成的,孩子的手足口病,出現重癥化病例的表現,即是最多見的。所以如果出現了EV71病毒感染,孩子如果出現下面這些表現,像高熱、有驚厥、有肢體抽動,會有心肌酶的升高,我們一定要小心手足口病的重癥病例。01:20
-
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手足口病是由于腸道病毒感染,導致出現的發熱、皮疹,當然皮疹是口腔、臀部、手心和足心為特點的,一個皰疹樣皮疹的,這樣一組綜合征,叫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于腸道病毒感染,導致出現發熱、皮疹、皮疹是以咽部、臀部、手心足心、皰疹樣紅點為表現的這樣一種病,它的病因主要就是病毒,病毒最常見的是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EV71病毒,這是最常見的,其中以EV71病毒導致的重癥病例,是最常見的。01:04
-
什么是手足口癥手足口病是一種有傳染性的病毒感染的疾病,常發生于兒童時期,于五歲以下的小兒發病率高一些,而且它具有傳染性,有時會引起一個小流行。主要感染的病毒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以及EV71型病毒。臨床上的表現初期以發熱為主,有的孩子也可以體溫正常。隨后可以出現口腔、手、足、肛周出現有特征性的皮疹或者皰疹,周圍有紅暈。一般輕癥的只需要口服藥物進行治療,也就是使用一些抗病毒的藥物就可以完全治愈。病程一般在一周的時間。如果是重型的手術口病就需要住院治療,有些孩子也會病發嚴重的心肌炎、肺水腫、腦膜炎等并發癥,有時也可危及生命。語音時長 1:44”
-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于五歲以下的兒童,可以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以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的腦膜炎等并發癥,個別重癥的患兒如果病情發展比較快,有可能會導致死亡。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二十多種類型,有柯薩奇病毒a16和腸道病毒71型均為手足口病較常見的病原體,我國傳染病防治法將其定為丙類傳染病。手足口病分布比較廣泛,無明顯的地區性,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節最為高發。語音時長 1:05”
-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最為常見。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主要是以對癥治療為主。
-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
-
什么是手足口癥手足口癥臨床上指的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發熱出疹的傳染性疾病,主要是以手、口、足等部位進行散發性的皮疹和皰疹,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等密切的接觸進行傳染。大部分患者一般預后比較良好,如果癥狀比較嚴重可能在治愈后會出現后遺癥。手足口病通常屬于一種自限性的病毒感染,癥狀較輕時可以不用藥物
-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以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感染常見。手足口病臨床表現通常為發熱,伴有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個別患兒可出現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為嬰幼兒和普通兒童,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該病的傳染性很強,傳播途徑多種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