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炎在臨床上分兩種類型,一個是急性支氣管炎,一個是慢性支氣管炎。不同的時期用藥不一樣,像急性支氣管炎,它是以咳嗽咳痰,或者是伴有上呼吸道的感染,或者是有發熱、胸痛,這種臨床的急性發作表現為主。這個治療是以針對病因,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所以就要抗感染治療,同時有咳嗽咳痰,就要以祛痰止咳為主。
再有就是說如果伴有咳嗽、喘憋,也可以用一些解痙平喘的藥物,同時也可以就說,對于咳嗽、咳痰、喘憋的癥狀,也可以采用一種外治,比如說霧化吸入,這種就說是綜合治療為主,像慢性支氣管炎,它就是反復的咳嗽咳痰,三年以上或者兩年以上,每年三個月以上,這種氣管炎就叫慢性支氣管炎。它就說是每遇到這種致病因素,比如說感冒,或者這種異物的刺激,就會急性發作,就叫慢支的急性發作。
慢支急性發作的時候治療,和急性支氣管炎發作的治療是一樣的。但是慢性支氣管炎,它要是緩解期,就是和急性的時候有所不一樣,它主要就是說考慮慢支反復發作和有正虛的影響,就正氣不足。所以就要緩解期的時候,就要扶正為主,比如說根據辨證,這時候中醫中藥治療比較好,辨證治療。
根據他的不同表現,采用不同的治療方式,比如說這個病人,如果平時就氣短、乏力、怕風、稍動則喘憋,這種考慮是正氣不足,氣虛為主就要益氣扶正。如果平時就說是咳嗽、咳痰,痰比較多,完了就是吃飯不是很好,納食以后就痰明顯增多,這種中醫講就是肺脾兩虛,就要補肺氣、健脾化痰。
再有就是說要是慢支時間久了,可以動則氣喘,痰濕痰多比較盛,痰涎壅盛。這種中醫講究脾腎兩虛,治療就要健脾補腎、納氣平喘,所以當然還有比如說是陰虛,病人比如說是口干口渴這種,咽干口燥,這種叫益氣養陰、補益肺腎。所以中醫治療就是根據他的臨床癥狀,表現不同、癥型不同,辨證治療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