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有咳嗽、咳痰伴有或不伴發熱去醫院就診時,醫生常需行胸部拍片或胸部CT檢查以便明確有無病灶,胸部CT相對胸片更容易發現病灶。若胸部CT檢查未發現病灶,考慮為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及氣管-支氣管炎,如果發現肺部有病變考慮肺炎、肺結核、肺部真菌病、肺癌等等。所以肺部感染有以下幾種可能:
1.不同細菌引起的細菌性肺炎:如肺炎鏈球菌引發的肺炎發病前常有受涼、淋雨、疲勞等誘因,典型的患者咳鐵銹色痰為特征。X線影像呈肺段或肺葉急性炎性實變。克雷伯桿菌肺炎多有咳磚紅色膠凍樣痰,影像表現為肺葉或肺段實變,蜂窩狀膿腫,葉間隙下墜。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起病多急驟,寒戰、高熱,胸痛,咳膿性痰,量多,胸部CT表現為大片的壞死性實變影,血行感染表現為雙肺多發結節及空洞形成。銅綠假單胞菌經常發生于有結構性肺病患者。
2.非典型病原體肺炎:主要指肺炎支原體肺炎、肺炎衣原體肺炎及軍團菌肺炎。肺炎支原體及肺炎衣原體肺炎多表現為發熱、干咳,血肺炎支原體及肺炎衣原體抗原陽性或肺炎支原體及肺炎衣原體抗體4倍以上的升高,胸部CT多表現為雙肺多發斑片狀高密度影及支氣管肺炎改變,少部分為葉分布的大片實變影。軍團菌肺炎表現為腹瀉、精神異常、相對緩脈,高熱、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難,病情相對較重,進展快,死亡率高。胸部CT見大片狀高密度實變影,很少有空洞。
3.肺結核,典型者有結核中毒癥狀,包括午后低熱、盜汗、乏力、消瘦,咳痰、咳痰,痰中帶血或咯血;胸部CT顯示病灶多位于雙上肺,以上肺的尖后段及下肺的背段好發,密度不均,呈多種形態、多種性質表現,痰找到結核桿菌或病理組織中查到結核桿菌可確診;肺結核目前發病率有升高趨勢,有時診斷很困難,必要時行診斷性治療進行回顧性診斷。治療時間長,需早期、規范、聯合、足量治療,否則易出現細菌耐藥,影響療效及治療。
4.肺真菌病,于一般的肺炎沒有什么特別的區別,多表現相對較輕,有的甚至沒有癥狀;胸部CT表現沒有特異性,可表現為大葉性高密度影、肺結節、肺空洞、新月征、小結節影及縱隔腫塊等,確診需行組織活檢病理檢查;治療時間長、費用高。
5.肺癌,多見于中老年人及有吸煙史的人群中,表現為咳嗽、咯血、胸痛,并發感染時可有發熱、咳痰,但對抗感染治療反應差,或治療好轉后反復出現同一部位的肺炎;合并肺不張及胸腔積液時常用胸悶、活動后氣喘,胸部CT可見肺占位,通過支氣管鏡或經皮肺穿刺活檢病理檢查來確診。
6.急性肺膿腫,臨床表現與肺炎相似,但隨病程進展,咳大量膿臭痰為特征,胸片檢查顯示氣液平面;但治療療程要長。
7.肺血栓栓塞,典型的表現為咯血、胸痛、呼吸困難,但典型表現臨床上少見,有的僅表現為咯血或暈厥或胸痛或呼吸困難或突然猝死;X線胸片顯示區域性肺紋理減少,有時可見尖端指向肺門的楔形陰影;肺CTPA檢查見血栓可明確診斷,目前基本可代替肺動脈造影。
8.非感染性肺部浸潤影,如間質性肺炎、肺不張、肺血管炎、急性肺水腫。肺水腫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粉紅色泡沫痰及呼吸困難,無畏寒、發熱;常有心臟基礎病史,血BNP升高,心臟彩超提示心功能不全,胸部CT表現為以肺門為中心向外周擴散的雙肺多發斑片狀高密影,常合并胸腔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