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急性損傷而言,主張在傷后的24小時內,應進行冷敷,目的是使部的毛細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使神經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減輕疼痛,而熱敷可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局部代謝的作用。一般來講在傷后的24小時以后做熱敷,因為在傷后24小時以后損傷出血多,已經停止,適當熱敷能夠促進腫脹的吸收消散和有利于傷情的康復。
冷敷可用小毛巾在冷水或冰水中浸濕擰成半干,敷于局部,每隔一到三分鐘更換一次,持續十五到二十分鐘。也可以用冰袋裹上毛巾敷于局部,但要注意避免凍傷。
熱敷可用溫水袋,水溫在五十到六十度較為合適,也可將小毛巾放在熱水中浸濕擰干放在患處約三到五分鐘更換一次,一般連續熱敷十五到二十分鐘即可。
冷敷使局部降溫,感覺神經反應遲鈍,起到止疼的效果。大約在受傷后二十四小時才能對患處按摩和熱敷,這時它的確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快瘀血的吸收消退,有幫助受傷組織修復愈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