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門診上常有一些患者,不敢服用中草藥。常說是藥三分毒,不能隨便的服用中草藥。在這里,我就把這個問題解釋一下:在東漢末年,中國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問世,它總結了公元二世紀以來的用藥經驗和藥學知識,這本書里記載藥物共365種,并根據藥物的功用把草藥分為上品、中品、下品三類。
當時它就認為有補益作用、無毒、可以久服的藥物(占120種以上)列為上品,比如:黃芪、人參、當歸、阿膠,補氣補血,這些就屬于上品,能夠常服久服;斟酌使用、有毒、或無毒的一些藥物(也有120種)歸為中品,比如黃連呀、麻黃啊、黃連止痢,麻黃能定喘,這類的藥物呢,就屬于中品;另外它還指出,有一些不能久服的有毒的藥物(有125種)屬于下品,比如烏頭止痛,蜂房、等治療皮膚病的藥就不能久服,都有一定的毒性。所以說中草藥并不是所有的藥都有毒。是藥三分毒這個概念,對于中草藥來講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