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梗塞發病的主因,大多是由于椎基底動脈的異常和心源性的栓子導致的。經過核磁共振的檢查,能夠發現病灶并能準確的定位,具有臨床意義。
臨床上一般將小腦梗塞分為三種類型:良性型、假腫瘤型和昏迷型。無論哪一型的小腦梗塞發病時,都會有頭暈、惡心嘔吐、步態不穩等臨床表現。
另外,除良性型以外,假腫瘤型和昏迷型除了小腦后群,還可以合并偏癱,甚至會出現昏迷。臨床的治療一般是給予降纖維、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芳香開竅的中藥,以及脫水降顱內壓藥物的治療。
小腦梗塞的患者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由于會對身體神經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所以還是要及時治療的。
具體的嚴重程度,可能要根據病情的程度、發病的緩急來進行判斷。總之早期治療還是會有不錯的效果的,如果拖延下去可能會導致病情的惡化,以及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
小腦梗塞的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暢,防止感冒。因為長期昏迷的病人機體的抵抗力大多是比較低,所以對病人要注意保暖,防止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