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它是由于髖臼發育缺陷造成髖臼對股骨頭覆蓋不良,出現脫位和半脫位,繼發髖關節負重區的軟骨脫變,骨質增生以及骨關節炎,其發生率,約為人群的1%到10%,男女比為一比六。
關節半脫位和脫位時,早期會出現肢體不對稱現象,但多數在二十到四十歲才出現癥狀,表現患側髖部的疲勞感,酸脹及隱痛,也可發生于腹股溝區,大腿前方及臀部,有時伴膝蓋疼痛,病情逐漸進展后,關節疼痛加重,活動受限往往需要借助拐杖才能行走。
這種疾病多隱匿發病,逐漸發展,而股骨頭壞死,建議中年患者,大多有飲酒病史男性多見,女性患者多合并系統紅斑狼瘡和大量激素使用史,初始癥狀與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近似。
一旦發病進展較快,可在半年內出現疼痛明顯加重或者跛行,表現早期不典型,髖部隱痛脹痛,病情進展快,數個月即可出現骨頭塌陷,疼痛加重,肢體短促,超過兩年,往往關節活動受限明顯,活動受限,偶爾放射至膝關節,晚期出現下腰椎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