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妊娠期抑郁障礙時,權衡治療和不治療對母親和胎兒的風險非常重要。應該向患者和家屬講清楚,抗抑郁治療與不治療的風險與獲益。治療應該根據抑郁的嚴重程度、復發風險,尊重孕婦和家屬的意愿進行調整。
目前,抗抑郁藥在孕期使用的風險和安全性還沒有最后定論。通常癥狀比較輕的患者,應該給予健康教育,支持性心理治療即可,比方既往有過輕、中度發作,可基于認知行為治療和人際關系心理治療;中度或者有嚴重自殺傾向的患者,可以考慮抗抑郁藥治療。
當前,孕婦使用最多的抗抑郁藥是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盡可能使用單一藥物并考慮患者既往治療情況。在孕期前三個月,不適宜使用抗抑郁藥,除非明顯的利大于弊才謹慎使用,產前要適量減少用藥或者是停藥,減少臨產時胎兒呼吸、神經、肌肉異常反應的風險。
妊娠期用藥還要參考循證醫學證據,參照孕期抗抑郁藥使用分級,盡量選擇對胎兒影響小的藥物,比如B類藥物。關于妊娠使用抗抑郁藥后產生的不良事件,主要涉及胎兒發育、新生兒發育和長期發育三個問題。除帕羅西汀以外,孕期使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類藥物,并沒有增加患兒心臟疾病和死亡的風險,但是可能增加早產和低體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