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腸炎的發病機理比較復雜,致病菌借菌毛黏附于腸粘膜的上皮細胞,細菌能在腸壁上生長繁殖成為致病的先決條件。細菌性腸炎的病原菌可分為產腸毒性性和侵襲兩大類,不同的病原菌引起的腸炎,有不同的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而細菌性腸炎主要常見的癥狀就是發熱、腹瀉,大便有粘液或者膿血,大便有腥臭味兒,有里急后重感。
腸毒素細菌性腸炎,主要感染小腸,因此臨床表現是腹瀉次數比較多,為大量水樣便無膿血。侵襲性腸炎并細菌性腸炎臨床表現主要是全身毒血癥明顯,高熱。重癥病人可以發生感染性休克,大便呈粘液膿血便,便量少便次多,對于細菌性腸炎的治療方法,主要就是應用抗生素阿莫西林或者青霉素的,在用藥前要做便常規細菌培養,以便選擇恰當的抗生素,第二對于輕度脫水嘔吐嚴重者,可以口服補液,防止脫水或者電解質紊亂,第三在恢復期可以口服腸粘膜保護劑,比如思密達,可以控制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