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生存于人體胃幽門部位,是常見的細菌病原體之一,世界上有多半人口受到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而有些國家幾乎90%人都感染過這種細菌。
它一般是通過糞-口傳播和口-口、口-胃傳播,人們通常是在幼年時就受到感染,五歲以下達50%,這種細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并導致胃潰瘍和胃萎縮,嚴重者發展為胃癌。
據統計,初次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年齡較早的人群,萎縮性胃炎及胃癌發生率高,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癌死亡率的高低呈現平行關系,幽門螺旋桿菌寄存在胃黏膜組織中,67%至80%得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
感染之后的普遍癥狀為進食后上腹部飽脹不適或疼痛常伴有其他不良癥狀,如噯氣、腹脹、反酸、食欲減退等,有些患者還可以出現反復發作性劇烈腹痛、上消化道出血,因此及早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時的有效的用抗菌素殺滅幽門螺旋桿菌,對預防和控制胃病和胃癌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