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叩診正常范圍稱為相對濁音界,其范圍通常為 心臟左側相對濁音界范圍是距離第2肋間約2-3cm;距離第3肋間約為3.5-4.5cm;距離第4肋間約5-6cm;距離第5肋間約7-9cm。心臟右側相對濁音界范圍是距離第2肋間約2-3cm;距離第3肋間約為2-3cm;距離第4肋間約3-4cm。
心臟叩診先叩左界,從心尖搏動最強點外2~3cm處開始,沿肋間由外向內,叩診音由清變濁時翻轉板指,在板指中點相應的胸壁處用標記筆作一標記。如此自下而上,叩至第二肋間,分別標記。然后叩右界,先沿右鎖骨中線,自上而下,叩診音由清變濁時為肝上界,于其上一肋間(一般為第四肋間)由外向內叩出濁音界,向上移一個肋間,分別于第三、第二肋間由外向內叩出濁音界,并作標記。再標出前正中線和左鎖骨中線,用直尺測量左鎖骨中線與前正中線間的垂直距離,以及左右相對濁音界各標記點距前正中線的垂直距離,并作記錄。心臟叩診時應根據被檢者胖瘦程度,采取適當力度,用力要均勻,過強或過輕的叩診均不能叩出心臟的正確大小。
如需了解更多有關心臟叩診正常范圍的有關知識,建議進一步咨詢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