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感染的治療原則,主要包括局部治療為主、抗菌治療為輔,以及針對特定情況的藥物使用。
首先,局部治療是口腔感染治療的核心,這包括清除牙石、菌斑,沖洗感染部位,以及通過開髓、牙周袋引流、切開等方式進行炎癥產物的引流。這些措施旨在直接處理感染源,減少病菌滋生,促進炎癥消退。同時,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是預防和控制感染的基礎。
其次,抗菌治療在口腔感染中起輔助作用,當局部感染嚴重,如出現紅腫熱痛、伴有發熱等全身癥狀,或患者患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時,可短期口服抗菌藥物。常用的抗菌藥物包括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和大環內酯類等,具體藥物應根據患者情況和病原菌種類選擇。
此外,對于某些特定類型的口腔感染,如厭氧菌感染,可局部使用抗菌藥物,如甲硝唑片等,以提高治療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口腔感染的治療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患者應遵醫囑用藥,不可自行調整藥物用量或更換藥物。同時,如病情持續加重或出現其他并發癥,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在治療期間,保持飲食清淡、營養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飲品,也有助于口腔感染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