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軍主任醫師
上海中山醫院放射診斷科
周建軍,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蘇、浙江和黑龍江多家三級醫院常年指導專家和高級顧問。1989年以來,一直處于醫療、教學和科研的第一線,臨床一線醫療經驗豐富,全身各系統、各部位病變的影像診斷能力均衡,常規放射、各種螺旋CT(包括320排螺旋CT和雙能CT)和MR各種影像技術發展均衡,醫療、教學和科研各方面發展均衡。不僅注重臨床經驗積累(十五萬份以上CT和MR報告審核經驗)和國外新知識學習和收集,更注重兩者的有機結合,疑難病例的分析判斷能力獲得同行和科內同事的認可。 學術任職: 《實用腫瘤雜志》編委;《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編委;上海市醫學會放射分會第七屆青年組委員,上海市醫學會放射分會第八屆、第九屆骨骼肌肉學組委員;上海市影像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放射診斷科骨肌和泌尿生殖亞學科主任。 教育經歷:1984~1989年揚州醫學院醫療系本科畢業;1999~2004年復旦大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碩博連讀,2004年博士畢業并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1989~1999,南通醫學院附屬醫院影像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1999年至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 主要研究方向:CT和MR影像診斷和新技術開發與應用;探索和研究腫瘤早期檢出和診斷,人類基因突變與腫瘤在體影像表現、腫瘤生物學行為和預后。 醫療專長:主要擅長于全身腫瘤的CT和MR診斷和鑒別診斷;影像新技術在腫瘤生物學行為、侵襲和預后中的評估,重點關注腹部、腹膜后、各種淋巴瘤、泌尿生殖、骨骼等病變的影像診斷和鑒別診斷。 教學工作:已畢業碩士研究生5人,在讀研究生7人(含同等學力研究生),四證合一碩士2名在讀;參加復旦大學每年理論教學,多次參加遠程教學和國家級學習班教學(放射科、骨科、泌尿外科、內分泌科、核醫學科和康復科等學習班);2007年9月榮獲“第三屆中山醫院中青年教師優秀講課競賽”三等獎。 出國學習:多次參加國際磁共振學術大會、歐洲放射學學術大會、亞洲放射學學術大會等。 所獲獎項:2012年5月,《頸動脈無損傷血管成像和斑塊風險性預測》獲《第二十四屆上海市優秀發明選拔賽優秀發明》金獎(項目組成員中,排名第一) 個人榮譽:大學期間,先后獲得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碩士博士5年連續培養期間,先后獲得聯邦醫學獎學金金獎1次、聯邦醫學獎學金銀獎1次、復旦大學研究生二等獎學金1次、三等獎學金1次。南通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期間,先后獲得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團干部,優秀帶教老師;中華醫學會放射分會全國年會(2009年,重慶)疑難病例讀片比賽三等獎;在第十屆全國腹部醫學影像學學術大會(南寧)上,榮獲“2007年威視派克杯中青年優秀論文大賽”二等獎。 基金課題:主持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市科委)一項;主持上海市衛生局科研基金一項;主持IBS課題一項;主持上海市影像醫學研究所課題一項,參與博士點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一項。 發表論文:在核心期刊發表本專業論著類論文11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論著七十余篇(SCI和中華級論著二十余篇),第一作者論文被引用三百多次。參編著作7部,擔任大型著作《腹部CT診斷學》副主編,擔任《胸部疾病循證影像學》副主編。第一作者發表論文被引用超過300次(萬方數據)。 專家門診時間:周三下午門診三樓放射診斷科11診室(CT服務臺旁)
全身腫瘤的CT和MR診斷和鑒別診斷;影像新技術在腫瘤生物學行為、侵襲和預后中的評估,重點關注腹部、腹膜后、各種淋巴瘤、泌尿生殖、骨骼等病變的影像診斷和鑒別診斷。?
涂青松主任醫師
長沙珂信腫瘤醫院 · 放療科
擅長:全身腫瘤的CT和MR診斷和鑒別診斷;影像新技術在腫瘤生物學行為、侵襲和預后中的評估,重點關注腹部、腹膜后、各種淋巴瘤、泌尿生殖、骨骼等病變的影像診斷和鑒別診斷。?
朱道奇主任醫師
長沙珂信腫瘤醫院 · 放療科
擅長:全身腫瘤的CT和MR診斷和鑒別診斷;影像新技術在腫瘤生物學行為、侵襲和預后中的評估,重點關注腹部、腹膜后、各種淋巴瘤、泌尿生殖、骨骼等病變的影像診斷和鑒別診斷。?
楊妤副主任醫師
長沙珂信腫瘤醫院 · 放療科
擅長:全身腫瘤的CT和MR診斷和鑒別診斷;影像新技術在腫瘤生物學行為、侵襲和預后中的評估,重點關注腹部、腹膜后、各種淋巴瘤、泌尿生殖、骨骼等病變的影像診斷和鑒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