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北京市垂楊柳醫院(北京微創醫院)始建于1973年,建筑面積2.7萬平方米,床位521張,服務區域人口近百萬。1996年被評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同年成為河北醫科大學教學醫院。2000年被北京市衛生局批準為地區性醫療中心,2012年成為清華大學附屬醫院,2014年4月被北京市衛生計生委正式確定為三級綜合醫院,同年6月成為朝陽區南部醫聯體牽頭單位,2016年成為華北理工大學教學醫院,是北京市東南部地區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
醫院設有46個臨床科室:骨科、矯形骨科、手足外科、心內科、心外科、心臟介入科、呼吸內科、胸外科、消化內科、普外科、腫瘤科、血管外科、血液科、微創外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神經介入科、泌尿外科、腎內科、血透室、婦科、乳腺科、產科、兒科、生殖醫學中心、內分泌科、急診內科、急診外科、重癥醫學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皮膚科、中醫科、針灸科、感染科、麻醉科、手術室、體檢中心、特需醫療中心、心理康復科、理療科、營養科、供應室、住院處和注射室。
醫技科室有:實驗醫學中心(檢驗科、血庫)、病理學中心(病理科)、影像醫學中心(超聲科、心電圖、放射科)和藥學中心(西藥房、中藥房、病房藥房、臨床藥學)。
自南部醫聯體成立后,醫院作為牽頭單位,與雙橋醫院以及王四營、垡頭、勁松、南磨房、小紅門、豆各莊、雙井、雙井第二、黑莊戶、管莊第二、潘家園第二、常營和三間房等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確立了合作關系。
醫院擁有層流凈化手術室、ICU、CCU、導管室、微創手術中心(內鏡手術室、X線介入手術室、超聲介入手術室、ERCP手術室、體外碎石室)等專業設施,1.5T核磁設備、64排CT、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多功能X光機、彩色多普勒診斷儀、計算機網絡系統等,初步具備了現代化醫院的基礎條件。
醫院以“微創技術”為診療特色,泌尿外科開展的尿結石腔內微創治療、骨科開展的經皮激光間盤減壓術、微創中心開展的經皮經肝膽道鏡取石術、鏡下食管靜脈曲張栓塞術等在國內享有較高聲譽,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前來就診;矯形骨科的肢殘矯治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手術治療小兒麻痹后遺癥的例數居世界之首。
截止到2016年底,醫院擁有了37名博士,277名碩士,學科帶頭人中有博士研究生導師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8人。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醫院的綜合服務能力不斷提升,走出了2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5位北京市勞動模范,3位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兄弟單位和廣大患者的一致好評,為醫院的持續穩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二五”期間,醫院獲得區級及以上各級各類科研立項48項,資助金額達259萬元。其中:首都臨床特色立項1項,首發基金立項5項,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立項2項;此外,院內碩博基金立項10項,資助金額50萬元;普及推廣基金立項15項,資助金額7.5萬元。
“十二五”期間,醫院發表論文共計480篇,其中,SCI收錄17篇、核心期刊375篇、其他正規期刊88篇。主編專業書籍39部、主譯專業書籍1部。2011年以來,共獲批準的國家級繼教項目11項,市級繼教項目86項,區級繼教項目322項。開展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4項;北京市級繼教項目60項。目前,在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的分會或專業委員會中任副主任委員、常務委員、委員者有24人。
北京市垂楊柳醫院長期重視并堅持逐年加大對醫療基礎質量、專業技術品牌、管理效能的建設投入,不僅整體醫療技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臨床業務范圍不斷擴大,醫院的管理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2007年7月9日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做出重要批示,要對垂楊柳醫院探索微創醫學的事跡進行宣傳并加以推廣。隨即,北京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朝陽報等多家媒體對該院的事跡進行詳細報道。2009年在衛生部“創建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醫療質量萬里行”檢查中得到了衛生部檢查組的高度贊揚,被評為“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
北京市垂楊柳醫院的建設和發展得到北京市、朝陽區政府的高度重視,2009年12月朝陽區政府舉行了醫院改擴建工程奠基儀式,2015年新院附屬工程的污水處理站房、鍋爐房和液氧站動工興建,2016年9月新院主體樓正式動工,預計2018年底全部完工。該工程總投入資金約10億元,屆時醫院的建筑面積將達到10萬平方米,床位750張,達到三級綜合性醫院的規模。醫院將秉承“仁慈博愛 精益求精”的核心價值觀,遵循“精誠、協作、至真、卓越”的院訓指引,不斷踐行“呵護生命、救死扶傷、為百姓健康保駕護航”的使命與宗旨,不斷深入打造醫院“微創技術品牌”的力度,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質量管理建設,迅速提升醫院整體服務水平,為實現“百姓信賴、員工滿意、行業典范、區域名院”的醫院愿景,為更好地廣大患者提供技術全面、特色鮮明、質量上乘、價格適度的臨床醫療服務和健康保健服務不懈努力。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