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尋常型天皰瘡基尾損害是薄壁松弛的大泡,大多數在正常皮膚上出現尼氏征陽性,損害偶爾可以累及瞼結膜,鼻黏膜和外陰;
第二、增殖型天皰瘡比較少見,病情比較輕,損害主要見于皮膚褶皺部位,如頸、腋、臍、腹股溝和外陰部,為乳頭狀增生性的斑塊,臍上有滲出和厚頰伴有腥臭味,增值性斑塊邊緣可見松弛性的水泡;
第三,落葉型天皰瘡,G細胞松解發生在顆粒層或角質層下,所以臨床上泡壁比較薄,常常看不到完整的泡,常是落葉狀的片狀,頰屑下濕潤有腥臭味,口腔損害不常見;
第四、紅斑型天皰瘡比較常見,病情也比較輕,皮損較為局限,好發于頭面部胸背上部等部位,最初常為上腹淺褐色油膩性頰的紅斑和薄壁的水泡,很快破潰結痂口腔損害少見;
第五、組織病理基本特點,基細胞松節所導致的表皮內大泡;
第六、實驗室檢查,取水泡周圍皮膚做直接免疫熒光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