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放射性腎病分為急性放射性腎病和慢性放射性腎病。
急性放射性腎病臨床表現,是通常會在進行放射治療后6到12個月發生。會突然出現貧血、高血壓以及腎功能減退。患者尿急通常不明顯,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不超過2.5克,偶然可以出現鏡下血尿。貧血通常是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一般貧血較為嚴重,而且與腎功能損害程度互相平行。高血壓發生率高,甚至可以會表現為惡性高血壓。此外,可能還會出現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重度可以會表現為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等。
慢性放射性腎病,會由急性放射性腎病演變而來,也可以是隱匿起病的,是在進行放療后一年或者數年后逐漸出現蛋白尿、高血壓、部分會出現一些惡性高血壓。病情嚴重的會出現腎功能不全,進展比較緩慢,血尿通常不明顯,有可能會出現夜尿增多、電解質紊亂以及腎小管酸中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