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抗生素應用原則:用藥要早;劑量要足;療程宜長;選用殺菌劑;監測SBT;聯合用藥。
1、用藥要早:可減輕心瓣膜的損害,保護心臟功能,防止和減少合并癥的發生。
2、劑量要足:贅生物內的細菌可增殖到每克組織億-十億的菌體濃度。由于病原體隱藏于有纖維覆蓋物的贅生物之中,且處于代謝休眠狀態,不易為抗生素殺滅。抗生素可通過被動彌散進入非血管贅生物的中心區域,但在贅生物內要達到有效抗生素濃度,必須有高的血清濃度。
3、療程宜長:一般需要4-6周,方可達到完全消除感染的目的,停藥過早易致感染復發。
4、選用殺菌劑:抑菌劑不能殺滅細菌,停藥后受抑制的細菌可重新繁殖。殺菌劑可穿透贅生物,殺滅隱藏于深部的細菌。
5、監測血清殺菌滴度調整藥物劑量:血清殺菌滴度指的是體外測定患者血清所含藥物殺滅細菌的活性。當SBT≥1:8時,血清中的藥物濃度足以有效地殺滅細菌。故要求抗生素注射后30min達到血清高峰濃度且SBT≥1:8,否則應增加劑量。抗生素須靜脈給藥。
6、聯合用藥:可起協同殺菌效應,以獲得更為有效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