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是單位體積內骨量低于正常,骨強度降低而脆性增加為特征的退行性骨骼疾病,主要表現為骨骼有機成分生成不足,繼發鈣鹽減少及骨組織結構破壞,多發生于絕經后婦女和老年人。
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退行性關節病,其主要病變為關節軟骨的退變和骨質增生,多見于中老年人和肥胖者,骨質疏松癥和骨關節炎都是與人體衰老密切聯系的退行性疾病,其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上升。
國外三十多年前就開始注意兩者之間的關系,發現骨質疏松癥和骨關節炎很少同時存在,一些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骨關節炎患者發生股骨頸骨折的機會較少,因此研究者提出骨關節炎患者骨密度普遍高于無骨關節炎的對照組,并隨著骨關節炎的程度加重骨密度有增高的趨勢。而國內少數相關研究報道,到目前為止骨關節炎和骨質疏松癥的關系還沒有被查明,但關于兩者發病機制的聯系已初見端倪,對于骨質疏松癥合并骨關節炎的患者,臨床上應選用對兩者均有利的治療方案。